国产成人精品a有声小说,在线观看亚洲网站,91最新地址永久入口,欧美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外國語學校里的“國際家庭”

            發(fā)布時間:2023-10-31 10:14:00來源: 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這里感知中國——

              外國語學校里的“國際家庭”

              本報記者 劉 峣 盧澤華

              遇到記者時,浙江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的印度籍教師拉胡爾正和妻兒在校園遛彎兒。來中國將近5年,一家人習慣了一起上學、放學的“儀式感”。

              在寧波,像拉胡爾一家的“國際家庭”可不少。

              “100個孩子,100個世界”

              “中國最吸引我的是文化。”拉胡爾說,“來到寧波后,我和中國老師合作愉快,更別說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了。”

              拉胡爾曾在多個國家從事國際教育工作,拿到中國的offer(錄用通知),他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華茂外國語學校是一所從幼兒園至高中的15年一貫制學校。拉胡爾教高中,妻子普利薩在初中部任教,兒子里斯維克是媽媽的學生。

              “中國文化讓我有一種親切感,比如說強調(diào)家庭觀念、重視感恩教育等。”普利薩說,兒子最喜歡中國的成語和諺語,有一次她講起在中文課上學到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下子想起,印度諺語里也有類似的表述。

              “印度人說:‘幫你的朋友撐船過河,你也能到達對岸。’雖然故事不一樣,但孩子們都能從中學到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普利薩說。

              帶著這些思考,普利薩打算在課堂之外為學校的孩子做些什么。幾年前,她在學校里建起“有機種植俱樂部”,帶著各國學生在校園的稻田種番薯、胡蘿卜,學習種植和農(nóng)時知識。如今,學校里很多藝術(shù)、體育等主題的課外俱樂部,都是中外老師主動發(fā)起的。

              “我們學校有一個理念:100個孩子,100個世界。”熱愛多元文化的拉胡爾說,“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和不同,這跟孔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方法很相近。”

              “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站在華茂幼兒園教室外,一段字正腔圓的《三字經(jīng)》飄入耳畔。走近一看,朗誦者是個黃頭發(fā)的小姑娘。

              3歲的索菲亞會講3種語言。她的父親埃斯佩喬是哥倫比亞人,母親藤本清香是日本人。以前,一家人用西班牙語和日語溝通,現(xiàn)在又加上了中文。

              讓埃斯佩喬夫婦意外的是,孩子們上了幼兒園后,兄妹之間最愛用中文交流。

              “我們也得趕快學中文。否則,孩子們分享‘小秘密’時,我們都跟不上了。”藤本清香笑著說。

              在埃斯佩喬看來,女兒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喜愛是件好事。前些年,他輾轉(zhuǎn)德國、智利、日本等地從事學術(shù)研究,教過很多國家的學生。他發(fā)現(xiàn),有些青少年對中國有著一些誤讀。

              “比如很多人認為中國人都會功夫,長城、兵馬俑是神話里才有的場景。”埃斯佩喬說,他自己原本也對中國了解不多,時常需要“科普”。

              2020年,埃斯佩喬來到寧波諾丁漢大學任教。在中國同事和女兒的熏陶下,他開始接觸中國詩詞、戲劇、茶藝等,甚至隨身帶上了保溫杯。

              “自從搬來中國,很多過去的同事和朋友會問我們中國怎么樣,有時候索菲亞會搶著回答:長城真的很雄偉,歡迎你們來玩。”埃斯佩喬說,“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不僅拓展了孩子的眼界,還增強了溝通能力,這對她的成長很有幫助。”

              “我們決定在這里扎根”

              “飯吃過伐(吃飯了嗎)?”初次見面,南非教師羅伯茨一句不太標準的寧波話,把自己逗樂了。

              “我請你們吃包子吧,肉餡的最香了!”羅伯茨的兒子、12歲的奈基在一旁插話,又引來笑聲一片。

              羅伯茨和丈夫都在寧波當老師,兩個孩子也在中國上學。羅伯茨說,選擇中國是因為聽說這里治安很好,收入水平也不錯。住久了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能給人帶來歸屬感的地方。

              在華茂外國語學校,外教和中國老師在一起備課辦公。來到中國后,羅伯茨和很多中國老師成了“搭子”——除了談教育、搞教研,大家還相約逛集市、玩淘寶、騎電瓶車……羅伯茨說,在學校工作5年,除了交流時還要借助翻譯器,自己在其他方面已經(jīng)是“寧波通”了。

              羅伯茨的“室友”、中國老師陳潔分享了一件趣事。“我們聽說有家陜西面館不錯,想請羅伯茨去品嘗,正要打開地圖去搜,她一下就說出了地址。原來他們一家早就去‘打卡’了。”

              每逢寒暑假,羅伯茨一家都會去中國各地旅行:在哈爾濱逛冰展,在成都看變臉,在三亞坐快艇……羅伯茨說,當他們把旅行中的照片曬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上時,家鄉(xiāng)的親友都很羨慕:中國的風景太美了!

              “中國的一切都很美,最美的是人。每逢節(jié)日,學生家長和同事都會邀請我們一起包餃子、吃月餅,十分暖心。”羅伯茨說,班里的中國學生曾教她一句古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寧波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們已經(jīng)決定在這里扎根生活了。”她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