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a有声小说,在线观看亚洲网站,91最新地址永久入口,欧美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西藏新聞

            什布奇:邊陲村落的幸福模樣

            發(fā)布時間:2022-08-26 08:54:00來源: 西藏日報

              從札達縣底雅鄉(xiāng)向西出發(fā),象泉河水在高山峽谷間蜿蜒奔流而去,底雅鄉(xiāng)梯田里綠油油的青稞,在山風的吹拂下,掀起層層麥浪,成片的黃杏、蘋果林將一座座藏式小院巧妙地掩映其間,美景相伴中,記者一行來到了坐落在半山腰的什布奇村什布奇組。

              什布奇,藏語意為“太陽最后落下的地方”,什布奇組屬于什布奇村,與印度僅一山之隔。近年來,在黨的好政策扶持下,這個寄托著祥和幸福愿望的村落,有張幸福的模樣——家家戶戶屋頂上飄揚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道旁枝繁葉茂的果樹迎著陽光用力生長著,村里基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一棟棟藏式民居錯落有致,房前屋后綠樹成萌,孩童們愉快地玩耍……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美好畫卷映入眼簾。

              次仁卓瑪的“四代房”

              穿過什布奇組的象泉河,一路奔騰咆哮。河岸的山坡臺地上,一幢幢嶄新的白色藏式房屋掩映在綠樹林中,見證著邊境村落的變遷。

              58歲的次仁卓瑪,在什布奇生活了一輩子。

              “我們家的房子經歷了四次翻蓋,第一代房子是我的父母在西藏和平解放前修建的土坯房,2005年,在原址上利用國家興邊富民資金修了土木房,2012年,農牧民安居工程政策實施時,我們又建了磚瓦房。”次仁卓瑪介紹說。

              在次仁卓瑪的印象里,家里的第一代房比較低矮,只有一個過道和一間10多平方米的房間。房門高不足1.5米,人必須彎下腰才能進去。房子沒有窗戶,以前做飯是用石頭堆壘的灶臺。沒有床,一家人就打地鋪。后來,家里蓋了土木房,每層有40平方米,房間地面和墻壁都是夯土,圍墻是碎石頭壘砌的。

              “2017年以前,我一直住在這里。”在次仁卓瑪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距她家新房百余米的第三代房屋舊址上。客廳和臥室是藏式風格的裝修,還吊了頂,因天氣和地質災害原因,墻體已經出現裂縫。

              2016年,什布奇村邊境小康示范村項目啟動。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標準,次仁卓瑪分到了一套獨家小院,這是她的第四代房屋。推開門,院子里晾曬著次仁卓瑪自家果園里摘下的杏子;陽光棚里暖意融融,各色鮮花開得正艷;屋內擺放著嶄新的藏式家具,電視冰箱電腦等電器一應俱全。

              “和平解放后,家里的房子就蓋了3次,一次比一次好,現在我們家有6間房,150平方米,鋼筋結構的。”次仁卓瑪一邊招呼我們吃果脯,一邊和我們聊天,臉上笑容滿滿。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才有了今天的幸福日子!”她說。

              近年來,隨著固邊興邊富民政策的實施,邊境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升。次仁卓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們家三口人,兒子是鄉(xiāng)村扶貧專干,女兒雖然有殘疾,但全家邊民補貼、草場補貼等政策性收入有4.8萬元,家里還有4畝多果園,一家人年收入加起來有8萬多元。

              貢桑多吉的十年巡診路

              在什布奇村醫(yī)務室,記者見到正在給派出所民警看診的貢桑多吉。他穿著白大褂,面前桌子上擺放著常常翻看的藏文版《四部醫(yī)典》醫(yī)書,說話時臉上總帶著淺淺的微笑。

              貢桑多吉看病從“望、聞、問、切”開始。他一邊撩開患者的外衣,手指在胃部區(qū)域輕輕按壓,一邊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和服藥情況。

              患者告訴記者:“一直找貢桑多吉醫(yī)生看病,他醫(yī)術好、醫(yī)德好,看病還很便宜,附近的人都愿意找他看病。”

              81歲的老奶奶達娃班宗,每每有個頭疼腦熱,都要來找貢桑多吉幫她看一看,“我只要生病,就認貢桑多吉醫(yī)生。”

              貢桑多吉,是什布奇村土生土長的村民,父母去世后以放牧為生。轉變發(fā)生在他27歲那年。

              2012年,貢桑多吉開始學醫(yī)。

              學醫(yī)很苦,但貢桑多吉不怕。剛開始給人治病時,由于不太熟練,遇到不懂的問題,貢桑多吉就給培訓老師打電話請教。為了提高醫(yī)術,他經常參加各種培訓,平日里還通過網絡和書籍自學,不斷摸索總結經驗。2016年,貢桑多吉考取了村醫(yī)職業(yè)資格證書。

              慢慢地,他被村民所接受;漸漸地,他在村里有了名氣。從醫(yī)至今,貢桑多吉治療過上千位患者。

              入戶巡診,貢桑多吉堅守了10年。不管深夜還是風雨交加的日子,只要病人需要,貢桑多吉都會背上醫(yī)療箱上門問診,盡職盡責、滿腔熱情地為村民服務。

              “現在醫(yī)療條件好了很多,村里有醫(yī)務室,硬件軟件有地區(qū)衛(wèi)生局幫忙解決。我們現在的好生活是黨和國家給的,我們腳下的土地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土地。我們邊境群眾守護著祖國的領土,而我來守護大家的身體健康。現在,我正加緊自學藏醫(yī)知識,讓大家今后看病更安心。”貢桑多吉告訴記者。

              仁增曲珍的“致富果”

              在什布奇組的一處果園里,一顆顆色澤金黃的杏子掛在枝頭,仁增曲珍正忙著采摘。

              什布奇村民大部分都留在家里栽果樹、種青稞。“在村里與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大多數年輕人選擇留在村里。”仁增曲珍介紹說。

              21歲的仁增曲珍是什布奇組副組長,同時兼任什布奇組護邊員。

              “什布奇,包括整個底雅鄉(xiāng)的水果在阿里地區(qū)都很出名。”底雅鄉(xiāng)人大主席、什布奇村第一書記次仁堅參告訴記者,“這里日照充足,最高氣溫可以達到20攝氏度,老百姓又有種植水果的傳統,近年來也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所以種植規(guī)模逐年在擴大。”

              什布奇組是什布奇村下轄的一個村民小組,組里每戶都種有杏子、蘋果、桃、葡萄等水果,最多的有300多株,最少的也有60多株,全組種植的各種果樹超過1000株。去年,什布奇組的水果年產量達到了4萬斤,銷售3萬斤,戶均增收上千元。

              這印證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名言,林果業(yè)成為什布奇村的支柱產業(yè)。

              “種水果好啊,又好吃又能賺錢。光是在鄉(xiāng)里,我們村的白杏能賣15元一斤、黃杏10元一斤、青蘋果14元一斤,比種青稞強多了。”仁增曲珍家里種了300多株果樹,她一邊招呼記者嘗白杏,一邊樂呵呵地說。

              據介紹,仁增曲珍家的杏子和蘋果成熟后,銷路主要來自縣鄉(xiāng)單位部門的預定、熟人的介紹和凍干水果加工廠的收購,去年,仁增曲珍靠銷售鮮水果凈收益4萬元。除了銷售水果外,仁增曲珍還將多余的水果制作成低度的水果酒,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談到仁增曲珍一家的經濟收益,除了賣水果,仁增曲珍一家還有邊民補貼、護林員補貼、草場補貼等收入共計6萬元。仁增曲珍說,雖然什布奇是西藏最偏遠的邊境村之一,但在這里,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一樣也不少,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不比別的地方差。(記者 劉倩茹 張曉明 溫凱 洛桑旦增 達珍 永青)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